【同济•新闻】2019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作者: 时间:2020-12-25 点击数:

近日,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的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平、教育部长江学者何成、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杨慧林、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所长邓廉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程黎明、同济大学孙毅、章小清、杜建忠等专家教授参会并进行交流。会议由顾晓松院士和程黎明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雷星晖副校长致欢迎词,回顾了同济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强调了医学院在同济大学百年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指出脊柱脊髓损伤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以同济大学百年历史为依托,正朝着国际化、前沿化的路线稳步发展,对重点实验室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充满信心与期望,指出以重点实验室为落脚点,带动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区域发展;并代表校同济大学党委和行政,对专家们的到来表达了感谢。程黎明院长随后对实验室的发展进行了年度总结报告,从科研方向到硬件平台方面全面介绍了实验室工作取得的进展,并再次强调了“校院同建,共管共建”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章小清教授与杜建钟教授分别进行了年度学术进展报告。随后进行了2019年度开放课题的答辩,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王德恒副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的张坤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潘福敏医生和苏州西山中科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郑霞博士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学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及到场专家们对四位开放课题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提出了宝贵建议。

郑平教授指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符合目前国家需求且与临床结合紧密,程黎明院长所提出的“院校共建,共管共建”非常有利于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对实验室目前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建议实验室聚焦在领域的三个大课题上予以攻克。何成教授称赞了目前的平台建设并表示了对未来电生理平台建设的期待。贾连顺教授对我国脊柱脊髓损伤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强调了脊柱脊髓损伤目前仍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临床与科研难题,如何减少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所有医生与科研工作者所需努力攻克的难题,提出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大病例的研究来了解疾病的基础与发生,从临床的角度来进行科研的思路,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更多可能。顾晓松院士表示,通过聆听程黎明院长的工作总结与章小清教授和杜建忠教授的学术报告,对实验室的后续发展充满了信心;提到了无论从平台建设还是人员配备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目前实验室都处于先进水平,建议未来的研究把握住三个大方向,形成临床-生物-材料相结合的团队,多学科联合,以临床为导向,协同创新,共同攻克脊柱脊髓损伤这一世界难题。程黎明院长最后对各位专家的莅临与宝贵建议表达了再次感谢,表示实验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成为一流的科研平台。

 

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科研楼